1)第4章有史以来最“著名”的战犯鲁道夫?赫斯_荒唐人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郝斯原先是一名飞行员,后因其幸运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冒险主义精神,逐渐升任到德国党的核心,成为希特勒的高参。说起郝斯的为人,史家对他的评论是:郝斯为人审慎过度,其最大的野心莫过于使其主子(希特勒)的事业锦上添花。然而,郝斯虽然身在高层,希特勒却并不看重他的建议,所以,郝斯处心积虑决定做一件大事来吸引希特勒的注意,也就是这件“大事”让郝斯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出名的战犯!

  这件“大事”的历史背景是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之前,当时希特勒已经打败了法国,基本上统一了除了苏联和英国以外广大的欧洲领土,接下来面临着先向英国开战还是先向苏联开战的选择,这让希特勒十分为难。从实力角度看,英国明显弱于苏联,应先向英国开战,但英国这个国家是个岛国,四面环海,进攻英国必须有强大的海军支撑,否则,纵然有百万大军也休想渡过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,最让希特勒尴尬的地方:英国是好几个世纪的海上霸主,海军力量的强大无人可以匹敌,再加上有先前拿破仑进攻英国失败的先例,这更让希特勒不敢轻举妄动。从地理条件上讲,德国和苏联有陆地上的接壤,苏联广大的领土很明显更适合希特勒已经高度机械化的“闪电部队”,但是,苏联当时是很强的大国,而且苏联领袖斯大林本人在希特勒看来也是个两面三刀、阴险狡诈之辈,和苏联开战,就好比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。

  经过反复的权衡,加上希特勒本人对国际**的憎恨,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苏联终于成为希特勒的第一个目标,于是,进攻苏联的“巴巴罗莎”计划出台。兵法云:远交方可近攻。既然已经决定进攻苏联,希特勒就希望能够暂时稳住英国,最好能和英国达成某种协议,或者签署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。但是,英国时任首相丘吉尔是个“铁娘子式“的强硬派,张伯伦下台后,丘吉尔当选英国首相时就曾发誓:永不和国家媾和!所以,希特勒面对顽固的英国是又急又气,但又无可奈何。

  身在高层的郝斯是最了解他主子希特勒想法的人之一,依郝斯的性格,为了能够给他的主子“排忧解难”,为了德英两国的“和解”,他决定亲自去一趟英国!这本没有什么稀奇,如果他是作为国家的代表去英国和谈,那再正常不过;不过,郝斯这个人偏偏不循常理,当时在英德相互封闭国境的情况下,郝斯决定自己开一驾飞机,悄悄潜入英国,用假名和他们谈判。郝斯认为只有采取这种极富戏剧性的方式,才会激发英国人谈判的兴趣,这也是旨在向英国人展示德国方面对谈判的积极性!

  当时赫斯是如何开飞机飞往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