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049章 被程三郎骄傲地命名为辽东速度(求_大唐第一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让他们重新成为骄傲的中原帝国子民,大唐子民。

  呵呵……有谁敢说我们说的这些没有根据,来来来,请你们好好看看,这些精装印刷版的关于辽东四郡的科谱读物。

  里边那些详实的历史资料,就证明着,自古以来,辽东四郡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。

  当然,如果你不认字,这也没关系,我们这里还有同样是精装印刷的儿童版插画读物。

  不需要伱认识多少字,只需要你能够看得懂那些简单明了又可爱的图画,就会对自己的国家和历史,知道个八九不离十。

  数千名抄着十分流利的大唐官话的建设兵团成员,他们的原高句丽人身份,让他们更能获得当地的百姓的认同。

  再加上亲朋好友,本乡本土,让他们至少能够影响周围几十,上百号人。

  再加上他们都是接受过专业的宣导训练,使得他们明白,自己该怎么去劝说。

  该怎么去引导,如此才能够最短的时间内,让那些人明白。

  至少让他们能够安静下来,不会对大唐起反感之心。

  再有就是,原本应该调拔给平壤百姓以及周边之地的百姓的各种生产生活物资。

  不再交给高句丽旧有官吏发放,而是交给这帮子站在大唐这一边的建设兵团成员来发放。

  让他们明白,这些恩惠,都是大唐王朝对于治下之民的回报,更要让他们明白。

  只有跟着大唐王朝走,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才能够吃饱穿暖。

  看看大唐的武贲,对老百姓秋毫无犯,看看大唐的商贾,善乐好施……

  可以说,老百姓们是最质朴的一个团体,而大唐的各种怀柔手段,又恰好是针对他们。

  让好处落到实处,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够感受到大唐对他们的宽仁和浓浓的关怀。

  再加上,将那些原属于高句丽王公贵族的土地,拿出了许多来,分派给那些原本只能老老实实给达官显贵当奴隶、佃户的贫苦老百姓。

  再有,那些新近投降的高句丽士卒也没有被轻易地直接放回家。

  而是也被程三郎如法炮制,让他们很快也融入到了建设兵团这个大集体里。

  并且,有了这一大票劳动力的加入,正好对平壤城进行天翻地覆式的重新修缮,正好把那些高句丽的旧有痕迹给抹掉。

  再有就是,开始兴修一条沿阿利水直接抵达阿利水入海口的水泥官道。

  当然,各种工厂,特别是水泥厂、砖厂等相关于民生的工厂的兴建,将大量的无业游民收入囊中。

  让老百姓们都有事情做,都有饭吃,谁特娘的还乐意抄起大刀片子哇呀呀的打生打死?

  至于有人想要跳出来说光复高句丽七百载社稷荣光,拜托,你有兵吗?你有人吗?你想拥戴谁?

  高句丽的国主还有一干贵族王公,已然被迁居于位于平壤城不远处的一座村镇中监视居住。

  有本事你就一个人跑去单挑过万披盔带甲,武装到牙齿的大唐铁甲精锐,把大王给迎回来,我们就相信你是真心的。

  总而言之,随着大唐这边各种手段齐出,短短不过一两个月的光景,整个平壤城以及周边地区都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。

  大量的平壤百姓子女们纷纷入读蒙学,哪怕是大人,也可以进入到扫盲班去学习。

  总而言之,大唐官话,以超英赶美的速度正在这原高句丽王者一带迅速的普及。

  而这样的速度,被程三郎骄傲地命名为辽东速度。

  李世民,这位大唐天子也留在平壤坐镇,并未离开,眼睁睁地看着这平壤以及其周边地区,那种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  亦不得不承认,程三郎这小子,最适合做的,就是搞边塞事务。

  兴许这程三郎的军略,比不上李靖与自己这样戎马一生的老手。

  但是,他对于这些大唐新占之地,所使出来的各种手段,绝对是他的独创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