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84章 人心将散_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误打误撞让朱棣发现了。

  青霓松一口气,让神女的声音响在朱棣和朱橚脑中。“随意。”

  “谢神女!”

  “谢神女!”

  朱棣和朱橚连忙让宫人找来纸笔和颜料,把那副图原原本本复刻下来,该蓝的蓝,该红的红,该黑的黑。

  朱元璋拿到图后也十分重视,找来一帮子重臣,开始研究这幅图。其中就有历史上本该在第二日辞官,却被这件事情拖住的诚意伯刘基,刘伯温。

  李善长认真看着这幅图:“上位,臣认为这幅图兴许和朝廷文治有关,你瞧,红蓝柱子下方有文字,文景之治时,柱子是红色,昭宣之治时,柱子也是红色,明章之治、开皇之治、贞观之治更不必说。史书上有名的治世,大多数都处于红色柱子下方。只有这个——”

  李善长指着“万历中兴”:“它是在蓝色柱子下。”

  纵然是李善长,也没办法把它们和自己认识的“萬曆中興”几个字联系在一起。

  但没关系,他们认得“万历中兴”柱子条上面,一个硕大“明”字,再结合前面隋、唐、南宋之类字眼,就知“明”就是大明朝,而“万历中兴”,是他们明朝的治世。

  而且,他们还根据这个,推断出神文里这个字:“汉”。应对着凡间文字:“漢”。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既然如此,这些又红又蓝的柱子是什么意思?”

  李善长道:“此事需要臣等去翻阅史书,于文景、昭宣、明章等等时期找寻相似之处,或许就可破解此图奥秘。”

  朱元璋也知道这事急不来,只能耐心等待。

  不过,这些大臣都是人中龙凤,以前没考虑过国祚和气候之间的联系,如今,这幅图给他们撕开一道口子,很快,整件事情就明朗了。

  数日之后,重臣们再一次齐聚朱元璋面前。

  “上位,有结果了。”

  李善长抱着一堆书过来。

  “上位来瞧,这是《晋书》其中写了凉州刺史张轨课农桑,桑便是桑树,由此得知,在晋时,凉州仍能种桑养蚕。此处亦有记载,永宁初年,张轨出任护羌校尉、凉州刺史。其治理凉州达十三年之久。”

  “永宁初年……”

  朱元璋连忙在那张气候图上找。

  “是蓝柱子。”

  “上位应当知晓,我们现在养蚕需得在南方养,只因南方温暖。但在晋时,西北凉州,竟也能养蚕。”西北都能暖到养蚕,那在当时,中原又有多暖?

  “你的意思是,蓝柱子代表着温暖?”

  “不,恰恰相反,蓝柱子是寒冷,红柱子才是温暖。”

  朱元璋满脸疑惑。

  李善长又道:“史书上言,草原因寒冷而向中原进犯,草原蛮夷逐水草迁徙,唯有暖湿之时,他们才能自给自足,寒冷之时,他们便要为生计南下劫掠。上位,晋时……五胡乱华啊。”

  朱元璋心头一跳,连忙去看图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